官員警告,如果武器交付俄羅斯,歐盟可能對中國採取貿易制裁措施。
Netflix全球獨家上線的原創華劇《華燈初上》終於迎來第三部大結局,不過許多觀眾卻認為這次有點小失望,劇情平淡矯情、節奏緩慢,只是冗長地補齊了每個人物的前傳,兇手更是完全沒有驚喜感,對故事內容與結局的評價呈現兩極化。《華燈初上》的劇情聚焦於1988年台北林森北路條通的一間熱門日式酒店「光」,一群酒店女子在這裡經歷了嫉妒、心碎、友誼與愛情種種百轉千迴的歡場人生
只是這些鋪陳許久的兇手解謎樂趣,卻在看完《華燈初上》第三部結局後,讓人有著頭重腳輕,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兇手的仇恨與殺人動機都有點弱,有如柯南最著名的「鼻屎般的動機、汪洋般的殺意」既視感。而劇組為了重現劇中條通巷弄歌舞昇平的歡樂榮景,更耗資2.5億打造出與1988年一模一樣復古繁華的日式風格場景。Netflix全球獨家上線的原創華劇《華燈初上》終於迎來第三部大結局,不過許多觀眾卻認為這次有點小失望,劇情平淡矯情、節奏緩慢,只是冗長地補齊了每個人物的前傳,兇手更是完全沒有驚喜感,對故事內容與結局的評價呈現兩極化。在熱度銳減的情況下,觀眾恢復理智,沖淡了原有的期待感,也讓戲劇本身的問題很容易被突顯出來,加上第三部的劇情又沒有更吸引人的驚艷點,這也是第三部評價沒有前兩部高的原因。事實上,在第三部登場之前,幾乎全台灣都在猜測兇手,各種蛛絲馬跡、枝微細節等,都被大家拿來放大檢測,而所有參演人員更是走到那裡,都會被大家詢問兇手是誰,林心如更是放話說「兇手讓人意想不到」,引發所有人的好奇心與追劇熱度。
Photo Credit: 百聿數碼提供 此外,《華燈初上》前兩部引爆的熱度、討論度都很高,當時就應該趕緊趁勢播出,趁著大眾對劇情的記憶點比較深刻時,但是Netflix卻隔了三個月之久才上架第三部,這段期間吸睛的歐美日韓影集一部部搶著連番出來,吸走不少原有的劇迷。而「光」的酒店小姐們彼此間錯綜複雜的心機鬥爭、感情與親情的糾葛、商業的競爭,之後加入新角色的各懷鬼胎,都讓這樁深不見底的刑事案件的懸疑性更加燒腦,最大的亮點則更是吳慷仁飾演的寶寶。先不論在野的中國國民黨、台灣民眾黨及時代力量等黨,面對這次的地方選舉各自有什麼樣的盤算。
鼓勵新人及青年參政的提名,為何出現問題? 其中一個原因,就算為青年新人在民調加權20%,讓他們可以在黨內初選當中勝出、進而達到代謝黨內議員候選人的效果,但這些青年新人在初選勝出後,仍然必須離開同溫層的舒適區,在現實世界接受考驗,而現實世界的選票是不會加權的。而且有意透過這樣的條款,一躍獲得黨正式提名的年輕人或新人,從北到南不在少數,但這些新人的過往經歷、以及對公共事務的看法,是否真的經得起考驗,也是另一樁大問題。文:吳哲文 自去年年底至今年初以來,隨著「1126」全台多合一地方選舉日程的持續接近,而隨之延燒的「民進黨新北市議員新店區黨內初選」爭議,在新北市黨部選對會堅持「新店區市議員的提名,兩名候選人之一必須要是女性保障名額」的立場下,最後仍不免導向原擬角逐該區市議員初選的張銘祐退選的結局,直令有識者扼腕。當然,民進黨在其他縣市的議員初選,也或有新人出現爭議的情況,不過礙於篇幅暫時不談。
就2018年地方選舉中,因為整體風向盤勢嚴重不利民進黨,因此流失的直轄市及縣市議員席次,民進黨這回也希望能夠收復議席。例如曾任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辭職回台、準備出馬角逐台北市大安.文山區市議員黨內初選的趙怡翔,在去年年底四項公投結束後,竟然無視於台灣的現實政治狀況、以及「若將來當選後,他的職責之所在主要是監督台北市政,而與國政議題較無關聯」的事實,執意強推所謂「不在籍投票」議題,一度引發本土非左派網友強力撻伐。
1126全台多合一地方選舉何以重要? 除非發生重大不可抗力因素——例如中國習近平政權仿效俄羅斯普亭政權侵略烏克蘭的手法,也在今年4至10月間對台灣發動侵略戰爭——否則沒有意外的話,這次的選舉將會一如往常、如期舉行,不僅將決定未來四年間的台灣地方政治版圖消長,也將牽動2024年總統暨立委大選選情,可以說是影響台灣未來走向的關鍵一役。對於一個以競逐中央及地方執政權,作為其遂行政治目標的全台性主要政黨而言,這些目標並沒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但民進黨面對此般目標所意欲、或現在刻正推動中的某些手段與進程,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以後,就「這些手段/進程是否真的有助於達成目標」一事,實在很難讓有識者樂觀以對。理由大致上如下: 首先,就這次直轄市長及縣市長的提名而言,直轄市長擬由黨主席與選對會徵詢地方及各界意見後,由黨主席徵召候選人,目前已有台南市的黃偉哲、以及高雄市的陳其邁這兩位現任市長獲得正式徵召,雙北、桃園與台中四直轄市則尚待決定。又如本次新北市議員新店區初選風暴中心的另一人——黃琳,由於新北市黨部選對會決定「該區市議員初選要有婦女保障名額」,在沒有其他女性候選人在該選區表態出馬的情況下,等於實質上已經獲得初選的勝利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劉芮菁報導 為解決事業廢棄物量能不足問題,經濟部工業局規劃在彰濱工業區新建廢棄物處理設施,3月16日通過環評大會審查。開發單位承諾增加硫氧化物的空污抵換措施,並每年提出空污抵換計畫。對此,會議主席、環保署長張子敬建議,可先確定每年空氣污染物的抵換量後,開發單位每年向彰化縣環保局報告空污抵換的執行成果,並提出下一年度的執行計畫,進行滾動式調整。開發單位也承諾,將在營運一年後提出碳捕捉計畫的研究大綱,營運第五年評估設置小型風力發電機的可行性,並每三年檢討用電與節電量。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經濟部工業局規劃在彰濱工業區設置「資源化處理中心」BOT案,由晶鼎綠能公司規劃開發。該中心總廠區面積將近5公頃,每日收受770公噸的廢棄物,掩埋場使用年限為20年。
經過閉門會議討論,環評委員要求硫氧化物年抵換量增加為至少1噸,粒狀污染物維持至少14.18噸、氮氣化物至少11.41噸。開發單位預計興建兩座流體化床焚化爐、一座掩埋場,以及處理淤泥混合物、反應灰的再利用系統,興建完成後將收受污泥、廢液、廢油及一般事業廢棄物,並以廢轉能技術進行再生能源發電,供水泥業、煉鋼業等產業使用。這是繼日友、豐堉兩座焚化爐後,彰濱工業區的第三座廢棄物處理場。環委也要求,營運第二年起,每年10月底前須提出前一年空污抵換的執行成果和下一年的執行計畫,送至彰化縣環保局核准。經濟部工業局預計在彰濱工業區興建的第三座廢棄物處理中心,鄰近鹿科路與吉安北路,廠區面積將近五公頃 | 擷取自環評書件 開發單位提出的空污增量抵換措施,包括營運期間每年洗掃鹿港鎮道路,補助彰化縣汰換燃油機車為電動機車、汰換大型柴油車等,估計每年抵換的粒狀污染物至少14.18噸,硫氧化物至少0.0003噸,氮氧化物至少11.41噸經過閉門會議討論,環評委員要求硫氧化物年抵換量增加為至少1噸,粒狀污染物維持至少14.18噸、氮氣化物至少11.41噸。
開發單位也承諾,將在營運一年後提出碳捕捉計畫的研究大綱,營運第五年評估設置小型風力發電機的可行性,並每三年檢討用電與節電量。開發單位承諾增加硫氧化物的空污抵換措施,並每年提出空污抵換計畫。
環委也要求,營運第二年起,每年10月底前須提出前一年空污抵換的執行成果和下一年的執行計畫,送至彰化縣環保局核准。開發單位預計興建兩座流體化床焚化爐、一座掩埋場,以及處理淤泥混合物、反應灰的再利用系統,興建完成後將收受污泥、廢液、廢油及一般事業廢棄物,並以廢轉能技術進行再生能源發電,供水泥業、煉鋼業等產業使用。
對此,會議主席、環保署長張子敬建議,可先確定每年空氣污染物的抵換量後,開發單位每年向彰化縣環保局報告空污抵換的執行成果,並提出下一年度的執行計畫,進行滾動式調整。該中心總廠區面積將近5公頃,每日收受770公噸的廢棄物,掩埋場使用年限為20年。
經濟部工業局規劃在彰濱工業區設置「資源化處理中心」BOT案,由晶鼎綠能公司規劃開發。經濟部工業局預計在彰濱工業區興建的第三座廢棄物處理中心,鄰近鹿科路與吉安北路,廠區面積將近五公頃 | 擷取自環評書件 開發單位提出的空污增量抵換措施,包括營運期間每年洗掃鹿港鎮道路,補助彰化縣汰換燃油機車為電動機車、汰換大型柴油車等,估計每年抵換的粒狀污染物至少14.18噸,硫氧化物至少0.0003噸,氮氧化物至少11.41噸。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劉芮菁報導 為解決事業廢棄物量能不足問題,經濟部工業局規劃在彰濱工業區新建廢棄物處理設施,3月16日通過環評大會審查。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這是繼日友、豐堉兩座焚化爐後,彰濱工業區的第三座廢棄物處理場
到新亞書院任職,余英時盡了義務 余先生從1962年進入學術界職場後,1973至1975年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校長是他人生重要的一件事,從這段經驗,可以看出他的一些特質,這段經驗也對他往後的走向有很大影響。人是非常複雜的動物,不能聽他講理想主義的話就真的以為他是理想主義者,從頭到尾沒有現實考慮。
所謂「人事」,包括余先生對自己生涯的追憶以及對他人的認識,這部分和回憶錄的性質最接近。真正懂歷史,要懂得具體的人,具體的事情,具體的結構。
在1950年代前期,新亞是中國流亡知識人創辦的教育機構,不受政府承認,處境困窘。此事有另外一面:他有回新亞服務的義務。不料在次年,余先生的父親余協中教授和家人透過「中國流亡知識人援助會」,得到美國政府的許可,移民美國。)1973年,錢穆雖然早已從新亞退任,來台灣定居,但余先生終於回校服務,既實現了承諾,又任一校之長,可謂人生難得的美事。
(《談話錄》頁13,43-44)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1954年4月,耶魯大學雅禮協會代表郎家恆牧師(Charles L. Hong。余先生在到香港赴任之前,有臨別詩贈予他在哈佛的老師楊聯陞,其中有句:「已甘寂寞依山鎮,又逐喧嘩向海隈」,並不是虛矯的話。
我從1981到1987年,在美國耶魯大學從學於余先生,當時聽到過一些他對往事的追憶,離開耶魯後,也偶爾與他有這類性質的談話。光是在書房裡唸書,永遠看不到人性的深處。
大概來說,本書的內容有三個類別:人事、學術、思想。余先生到新亞時,對方應該有他久留的期待,他後來也接到繼任中大校長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