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重新陷落到塔利班手中,這其實是讓原先中亞的戰略格局又回到了911之前。
露珍怡表示,澳洲製藥公司CSL擁有領先全球的生技技術,正於墨爾本製造AZ疫苗,這間公司與台灣有密切合作。她指出,澳洲政府推動的「新可倫坡計畫」,已支持千餘名澳洲學生來台進修,除了藉此學習技能及深化對台灣的了解外,也牽起澳台一輩子的友誼。
不過,疫情讓外界更了解澳台供應鏈的緊密關係,雙邊將持續密切合作,並與外界分享經驗,確保供應鏈的韌性。2019年,澳台雙向貿易額達200億澳幣(約新台幣4200億元),雙向投資額則突破300億澳幣(約新台幣6300億元)大關。澳洲除了是台灣在經貿及供應鏈面向的夥伴外,也是台灣第2大海外留學目的國作品展現原住民動人生命力 Photo Credit: 退休好幸福 蔡平陽對於原住民的熱愛,從作品中就可以看的出來,以阿美族、太魯閣族為主題,將周邊生活的景致、族群生活習慣及特色,捕捉下來雕刻在木頭上,作品多以族人於豐年祭時的舞蹈來創作。平常只能多做較不費力氣的安排,偶而也彈彈琴來打發時間,或是坐在客廳看著自已創作的作品,對於未來還有什麼樣的規畫,蔡平陽說,「過一天算一天吧」。
撰文、圖片提供:鄭志宏 說起「木雕」,在花蓮就不得不提起「蔡平陽」這號人物,從小就立志當一位音樂老師,憑著對音樂的熱愛,曾在國小、國中擔任音樂老師,因教導音樂需耗費大量精神力,「音樂雖美妙但卻無形」,蔡平陽感嘆地說著。他說,沒什麼好爭的,人生不就是如此,不用靠「爭」讓別人認同,過好自己,才是最幸福的。以屏東縣所傳出秘魯嬤孫傳染十餘人的印度Delta病毒事件為例,已確診的白牌車司機曾經載過兩個逃逸外勞,當時警察衞生部門曾經找到二人,並且進行居家隔離,沒想到二人竟然逃跑,最後警察系統分別透過南投、雲林警方共同協助逮捕,除了二人PCR篩檢呈現陰性之外,相關接觸者也全部進行篩檢,這也是社會記者採訪的內容。
台灣在2020年原本因為硬鎖國門、全民嚴守戴口罩、勤洗手防疫,創下全球奇蹟。文:王瑞德(資深社會記者、時事評論員) 筆者擁有30幾年採訪社會新聞的經驗,從第一線衝鋒陷陣的記者,到指揮報社全國記者採訪的新聞主管,社會新聞是全台灣所有媒體最難採訪的類型,相較於政治新聞、影劇新聞、生活醫療新聞等等,社會新聞所花的時間最久,風險最高,付出又最累,但是只要你是一位傑出的社會記者,不管到那一個單位跑新聞一定都能夠得心應手。只有社會記者,才會了解整個萬華阿公店的坐枱小姐有多複雜,而且多麼難以掌握其行蹤,這也是事件一發生後,本人就在電視上一再耳提面命,要全面性且火速掌握這些坐枱小姐蹤跡,因為有專門販賣東南亞魚露等零食的業者向我反應,原本他們的訂單都將零食寄往萬華阿公店,後來這些小姐都要求業者寄往中南部,他們憂心忡忡,懷疑坐枱小姐已經逃離萬華南下避難,最後事實證明,他們的憂慮不幸成真。大膽假設,一定要小心求證 過去受過正統新聞教育的社會記者,在面對疫情新聞報導時,大膽假設一定要建立在小心求證,絕對不能道聽塗說人云亦云,但是此次疫情期間太多非新聞專業的政治力介入,往往放屁當爆料、爆料當證據、證據當放屁,許多未經查證的傳聞竟然煞有介事當做新聞報導。
説來諷刺,也因為去年被迫停業太久,結果當可以恢復營業時,政府開出的條件是全面落實客人實名制,否則一旦查獲就勒令歇業,所以台北市裝潢花費和經營成本較高的酒店業者為了永續經營,被迫清一色落實酒客的實名制,但是此舉卻嚇跑了一些不願留下個人資料的客人,結果紛紛轉往根本沒落實實名制管理的萬華阿公店尋花問柳。問題是這一年半以來,全台灣最大的新聞就是疫情,所以幾乎動員了所有單位的記者,例如明星藝人錄影狀況,或女明星賈永婕如何發動企業界和演藝圈有心人出錢出力添購防疫器材和便當送給醫護人員,藝文界關於舞台劇、演唱會、表演活動停擺,地方記者則負責採訪各地包括餐廳、小吃店、菜市場等百工百業受疫情的影響狀況。
如果有人有心想要影響股價,那他們辦到了而這樣的烈女精神,後來甚至成為印度舊文化裡寡婦殉夫的源頭。英國為了攫取印度各地領土的資源,充分利用這個國家多民族、多語言、多宗教、而地方又分治等特性,不斷挑起各族群之間的矛盾、製造爭端,其中又以印度教的渺渺多神和伊斯蘭教的絕對一神之間衝突最鉅。國際歷史學者威爾杜蘭(Will Durant)則在《世界文明史》一書,發表「拉吉普特」是由月氏(Scythia)與匈奴後裔繁衍的民族這樣的看法。
印度西部的印度河以南一帶地方,叫做羅吉普塔那(Rajputana),那裡居住著一個勇武的民族,名為羅吉普特(Rajput),「羅吉普特」的意思便是「王孫公子」。她們寧願一起活活被燒死,也不願等著受辱。與此同時,北方的穆斯林開始不斷湧入印度。原來他們是古代侵入的希臘人、波斯人等王族和雅利安人剎帝利族的混血種,他們久居印度,已經全部印度化,自認為古代雅利安人的後裔。
1947年6月,根據英國最後一任印度總督蒙巴頓(Louis Mountbatten)所提出的「蒙巴頓方案」,原本住在巴基斯坦領地的印度教徒可以自由遷徙到印度,而原本住在印度的伊斯蘭教徒則可以留下、也可以集體遷往巴基斯坦,歷史上著名的「印巴大分裂」就此展開。拉吉普特支族:拉納家族從印度移民到巴基斯坦後,定居在印度河的眾小支流旁的小村莊|Photo Credit: 亞瑟蘭 提供 可惜,印度教徒與穆斯林和諧共處的局面,因為英國的殖民統治而慢慢打破。
拉吉普特的領袖們,就這樣各自帶領自己封地裡的人民,一直維持著古老雅利安傳統的村落自治,也因此,最終並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民族。拉吉普特的酋長大君,就在這種和諧共榮的大一統帝國下接受了新宗教的洗禮,其中有不少支系的大君因此放棄傳統多神的印度教,率領家族子弟接受一神信仰,加入伊斯蘭國度。
在這部電影中,如實地演出在古印度時期,拉吉普特妮們殉死的畫面。但是,由於信仰伊斯蘭的蒙兀兒帝王實施宗教融合政策(註:參考印度寶萊塢電影《帝國玫瑰》〔Jodhaa Akbar〕),因此,一直到19世紀,整個南亞次大陸成了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共治世界。印度史詩電影《帕德瑪瓦特》爭議:都是政客為了選票搞的鬼 大約西元七、八世紀的戒日王時期開始,整個印度已經成為許多王國分立的狀態,各王國均由各自的「酋長」或「大君」管理。每當有新的戰功、受封新的領地後,大君便將土地依次發落下去,因此,拉吉普特的領地裡居住的不是王公統治家族,就是領有眾多耕地的子民。例如:2017年未演先轟動、造成印度拉吉普特後代大抗議的《帕德瑪瓦特》(Padmavati)。拉吉普特的女子也和男人一樣的勇敢,歷史稱她們為「拉吉普特妮」(Rajput-ni)。
大英帝國不但因此順利統治整個南亞次大陸,甚至在20世紀初英國決定退出這塊殖民地時,為了怕印度統一之後形成強大國力,還繼續運用政治操作挑釁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截然不同的教義,最後不僅導致兩宗教的子民互相殘殺,而且成功地讓這塊土地,在1947年分裂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但是他們畢竟不同於一般印度人,他們自有特異之處,所以羅吉普特便成為一個新種族的名稱,也便是一個新階級的名稱,到佛教衰落、印度教產生時,雖已把他們列為剎帝利階級,然而他們仍在剎帝利中,別成一系。
此外,還包括古老的佛教與新興的耆那教、錫克教……等等,號稱宗教博物館的印度,各種宗教都在這裡自由發展,一千多年間彼此大抵相安無事。源自何方,看來已經是不可考了,但可以確定的是,「拉吉普特」是一個擅長戰鬥的種族,自古以來便以軍事熱忱和勇敢善戰聞名,由於他們的酋長都被灌輸了西方騎士的美德,所以這個種族的生活格言包括了「善待賓客」、「言出不改」、「永不屈辱」……等,他們甚至以戰死疆場為榮。
含著八根金湯匙的高富帥貴族:末代印度總督蒙巴頓伯爵 當時,許多已經改信伊斯蘭的拉吉普特家族,也選擇離開世居數千年的鍾愛故鄉,跨越印巴大平原,來到巴基斯坦。拉吉普特的酋長或大君便統稱為「拉賈」(Raja)或是「拉納」(Rana),領地下的族民也都以此為姓氏。
拉納・阿布杜拉・席塔(Rana Abdulal Shita)便是這個世紀大分裂裡的芸芸眾生之一,當時的他還只是個襁褓中的嬰兒,和眾多族人一起篳路藍縷地來到陌生的土地,顛沛流離期間失去了母親,手足也僅剩一兄一姊。期間造成許多血腥的殺戮,雙方傷亡慘重,不少移民者也死於顛沛流離的遷徙途中,比起兩年後在中國上演的大江大海1949,印巴這大漠大河1947的歷史悲劇,更是可歌可泣。她們也同樣忠貞、高尚、視死如歸,戰鬥勇氣不下於男人,遇有拉吉普特的城市失守即將被佔領時,男子們會手持利刃衝鋒陷陣、堅持戰死到最後一刻,而女子們則會在城內燃起熊熊烈火,在敵人攻進城時集體跳入火內殉死期間造成許多血腥的殺戮,雙方傷亡慘重,不少移民者也死於顛沛流離的遷徙途中,比起兩年後在中國上演的大江大海1949,印巴這大漠大河1947的歷史悲劇,更是可歌可泣。
但是,由於信仰伊斯蘭的蒙兀兒帝王實施宗教融合政策(註:參考印度寶萊塢電影《帝國玫瑰》〔Jodhaa Akbar〕),因此,一直到19世紀,整個南亞次大陸成了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共治世界。印度史詩電影《帕德瑪瓦特》爭議:都是政客為了選票搞的鬼 大約西元七、八世紀的戒日王時期開始,整個印度已經成為許多王國分立的狀態,各王國均由各自的「酋長」或「大君」管理。
拉吉普特的女子也和男人一樣的勇敢,歷史稱她們為「拉吉普特妮」(Rajput-ni)。1947年6月,根據英國最後一任印度總督蒙巴頓(Louis Mountbatten)所提出的「蒙巴頓方案」,原本住在巴基斯坦領地的印度教徒可以自由遷徙到印度,而原本住在印度的伊斯蘭教徒則可以留下、也可以集體遷往巴基斯坦,歷史上著名的「印巴大分裂」就此展開。
源自何方,看來已經是不可考了,但可以確定的是,「拉吉普特」是一個擅長戰鬥的種族,自古以來便以軍事熱忱和勇敢善戰聞名,由於他們的酋長都被灌輸了西方騎士的美德,所以這個種族的生活格言包括了「善待賓客」、「言出不改」、「永不屈辱」……等,他們甚至以戰死疆場為榮。印度西部的印度河以南一帶地方,叫做羅吉普塔那(Rajputana),那裡居住著一個勇武的民族,名為羅吉普特(Rajput),「羅吉普特」的意思便是「王孫公子」。
大英帝國不但因此順利統治整個南亞次大陸,甚至在20世紀初英國決定退出這塊殖民地時,為了怕印度統一之後形成強大國力,還繼續運用政治操作挑釁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截然不同的教義,最後不僅導致兩宗教的子民互相殘殺,而且成功地讓這塊土地,在1947年分裂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拉吉普特的酋長大君,就在這種和諧共榮的大一統帝國下接受了新宗教的洗禮,其中有不少支系的大君因此放棄傳統多神的印度教,率領家族子弟接受一神信仰,加入伊斯蘭國度。拉吉普特的酋長或大君便統稱為「拉賈」(Raja)或是「拉納」(Rana),領地下的族民也都以此為姓氏。她們寧願一起活活被燒死,也不願等著受辱。
她們也同樣忠貞、高尚、視死如歸,戰鬥勇氣不下於男人,遇有拉吉普特的城市失守即將被佔領時,男子們會手持利刃衝鋒陷陣、堅持戰死到最後一刻,而女子們則會在城內燃起熊熊烈火,在敵人攻進城時集體跳入火內殉死。含著八根金湯匙的高富帥貴族:末代印度總督蒙巴頓伯爵 當時,許多已經改信伊斯蘭的拉吉普特家族,也選擇離開世居數千年的鍾愛故鄉,跨越印巴大平原,來到巴基斯坦。
此外,還包括古老的佛教與新興的耆那教、錫克教……等等,號稱宗教博物館的印度,各種宗教都在這裡自由發展,一千多年間彼此大抵相安無事。而這樣的烈女精神,後來甚至成為印度舊文化裡寡婦殉夫的源頭。
國際歷史學者威爾杜蘭(Will Durant)則在《世界文明史》一書,發表「拉吉普特」是由月氏(Scythia)與匈奴後裔繁衍的民族這樣的看法。與此同時,北方的穆斯林開始不斷湧入印度。